綦江区组织涉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开展安全专题培训
当前正值二季度气温回升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入易发高发阶段。为切实提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近日,綦江区应急管理局组织4个区级部门安全监管人员和36家涉有限空间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共计80余人,召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题讨论培训会。
夯实理论基础,强化风险辨识能力。培训以“有限空间定义、辨识”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有限空间的定义及辨识要点,明确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且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或缺氧危险的作业环境,重点剖析了地下管道、储罐、污水池等密闭或半封闭空间的危险特性。专家结合行业标准,指导参训人员掌握“通风不良、易聚集有毒有害气体、存在物理危害”等辨识要点,强调通过分类建档、设置警示标识、动态更新台账等方式实现精准管控。
规范作业流程,严守安全红线。围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培训重点解析了作业审批、防护装备配置、气体检测程序、应急救援预案等关键环节。强调必须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落实“专人监护、连续监测、实时联络”要求,杜绝盲目施救。同时,专家详细解读了作业人员资质、监护制度及事故上报机制,为企业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指导。
深化源头管控,压实主体责任。针对“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培训要求企业建立台账,完善教育培训、设置警示标识、定期检测评估、风险告知、隐患排查等制度、配备符合标准的检测仪器和正压式呼吸器等救援装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作业人员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同时,强化日常监管,对违规作业行为“零容忍”,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强化委外监管,筑牢协作屏障。针对“委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培训明确发包单位必须严格审查承包方资质,签订专项安全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职责。作业期间,发包方需指派专人全程监督,确保承包方落实安全措施。同时要求承包单位提交详细作业方案,经联合审批后方可实施,严禁“以包代管”、“一包了之”,切实做到责任不脱节、管理无盲区。
此次培训讨论通过政策解读、案例警示和互动答疑,有效提升了参训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下一步,区应急局将持续推进有限空间作业整治,通过“培训+执法”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讨论培训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