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数字赋能高效应对强对流天气 筑牢防灾减灾“智慧防线”
近日,重庆高新区遭遇暴雨、大风及冰雹等恶劣天气,部分车辆、农作物及公共设施受损。面对恶劣天气,重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依托“数字重庆”平台中的“数字工作台”,快速发布预警信息、联动多部门协同响应,实现灾害损失最小化,未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展现了智慧应急管理体系的显著成效。
智能预警“秒级触达” 筑牢第一道防线
据了解,灾害发生前,重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通过“数字工作台”实时接收并转发强对流天气预警,预警信息通过平台自动推送至水利、城市管理、建设、交通、农业农村等有关行业部门及10个镇街,同步触发智能预案流转程序。各责任单位在10分钟内完成响应,通过平台上报人员部署、物资调配等进展,形成“预警-响应-处置”闭环管理。
“以往人工逐级传达需半小时以上,如今通过平台‘一键直达’,基层社区、企业负责人5分钟内即可收到预警短信和处置指引。”重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此次强对流天气中,全区累计发送预警信息1.3万条,覆盖居民、农户、建筑工地等重点群体,为防灾争取了宝贵时间。
多部门协同联动 精准化解风险
依托“数字工作台”的跨部门协同功能,应急、城管、交通等部门可以实时共享灾害动态数据:城管部门通过平台接入的监控摄像头,发现某主干道行道树倒伏后,立即调度市政队伍前往清理,并同步推送交通管制信息至交警部门;农业农村委则针对果园、大棚受损情况,指导农户采取覆盖防雹网、喷施杀菌剂等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
此外,平台还整合了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形成“线上+线下”联防网络。某社区网格员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上报居民楼顶太阳能板松动隐患后,街道迅速安排有关人员到场协助处置,避免了高空坠物风险。
重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的恶劣天气应对实践,进一步验证了数字应急体系的实战价值,通过数字技术打通信息壁垒,实现了“人防”与“技防”的紧密结合,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了有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