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清明期间实现祭祀、农事用火“零火情”目标
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扫墓、春耕农事活动频繁,野外用火量大幅增加,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城口县通过提前部署、科学防控、全民参与,实现了全县范围内“零火情”的目标,有力保障了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实施高位推动,压实防火责任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清明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召开专题会议研判风险,落实“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三级包保责任制。应急、林业、农业农村委、民政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对重点乡镇、林区开展全覆盖检查,确保防火措施落实到位。
强化源头管控,筑牢防火屏障
全县设立标准检查站9个,综合性检查站51个,出动护林员7209人次,出动无人机79架次,严格管控火源进山。推广“鲜花换纸钱”“云祭祀”等文明祭扫方式,累计发放鲜花1.9万束,劝阻违规用火行为121起。针对农事用火,实行“定点焚烧+专人监护”制度,组织乡镇(街道)干部下沉田间地头巡查,确保烧荒、积肥等用火安全。
增强科技赋能,提升防控效能
启用无人机巡护、红外热成像监测等新技术,对公墓、自然保护区和林区等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立体监控。县应急救援队队员、森林消防队伍全员备勤,配备高压水泵、风力灭火机等装备120余台,开展带装巡逻,确保“打早、打小、打了”。
加强宣传引导,凝聚群防合力
通过“大喇叭”广播、宣传车巡回宣讲、微信群推送案例、设置宣传卡口等方式,发放宣传资料、播放森林防火广播录音,覆盖群众超20万人次。开展“防火知识进校园”活动,发动学生带动家庭落实防火要求。村民自发组成志愿巡逻队,构建起“全民防火”架构。
“零火情的背后,是全县干部群众共同的努力。”县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清明防火成果,为全县经济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