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荣昌区应急管理局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通过突出“深度、精度、温度、效度”,推动各项救助措施落实见效,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建章立制有“深度”
区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不断完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根据荣昌实际,修编了《自然灾害救助预案》,并严格落实“统计调查”“资金管理”等制度,确保救助工作科学、精准、高效。通过强化主体责任、明确职能职责和规范救助程序,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始终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通过不断优化各项制度,确保程序更加规范、救助更加精准。”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善的制度是高效救助的基础,就像编织一张严密的安全网,让每一名受灾群众都不被遗漏。”
二、灾情统计有“精度”
为了提高灾情统计的准确性,区应急管理局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网络视频、实地宣讲、专题培训和工作组指导等方式,全面提升了全区332名基层灾害信息员的能力水平。按照“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的原则,信息员们深入村、组、户进行全面排查,精准确定救助对象和受灾情况,确保“应救尽救、应享尽享,不漏一户”。“我们不仅要统计数字,更要了解每一户的具体困难。”区应急管理局灾害管理科一名灾害信息员表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截至目前,荣昌区已报送自然灾害灾情10次,覆盖村社157个,确保了灾情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实施救助有“温度”
区应急管理局在救助工作中始终注重人文关怀,确保救助措施有“温度”。一方面,加大自然灾害救助发放力度,结合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临时生活补助和灾害救助,通过“一卡通”系统,将救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确保援助及时、精准到位。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生活补贴、救助资金约59.3万元,惠及1598户3199人,主要用于食品、衣物、临时住房等基本生活需求。
另一方面,区应急管理局加大了保险赔付对接力度,通过巨灾保险理赔“绿色通道”快速赔付157万元,帮助因灾受损的22户家庭重建房屋、1300户家庭修缮住房,有效缓解了受灾群众的困难。
救援人员转移受灾群众
“政府的帮助让我们在最无助的时候感受到了温暖。”受助村民张大爷感慨道。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们家的房子被洪水冲垮后,一家人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多亏了政府及时的帮助,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临时住所,还迅速启动了房屋重建工作。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回家了。”
四、资金监管有“效度”
为确保救助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区应急管理局完善了“一账一册一卡”和“四公开”制度,实时动态监控直达资金,规范资金兑付渠道。落实专项督查、群众监督和跟踪问效等措施,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个,真正做到专款专用、落实落地。
这些举措不仅保障了救助资金的合理使用,还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看到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我们心里也踏实了。”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突出“四个度”,荣昌区应急管理局推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提高救助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