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落实“五项机制” 源头治理农机隐患
当前正值秋收时节,綦江区农业系统结合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专项行动,落实农机安全监管“五项机制”,深入推进重大风险隐患源头治理,确保农机安全作业。
“告知”先行机制。利用农机安全监管平台和农机办证台账,每月定期进行数据分析,筛选行驶证年度审验、保险期满和操作证届满等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提前1个月告知驾驶人和所有人,做好审验、续保和换证准备,并做好记录。截至9月5日累计短信提醒224人次,电话告知112人次。
“审验”下沉机制。针对农机作业季节性特别强、时间特别紧等特点,通过采取农机执法人员包片负责的方式,进农机服务机构、进田间地头、进作业现场开展审验,变“上门”被动服务为“下沉”主动服务,切实减轻所有权人“进城”审验负担。截至9月5日,做到了应审尽审,收割机、拖拉机审验合格率分别达88.9%、82.7%,督促办理注销报废5台。
“执法”高压机制。严格推行“四不两直”和“分片包区”巡查监理工作机制,特别是结合全区立体气候强、农时有先有后的特点,科学制定巡查重点、区域、内容和频次,落实辖区内农机(包括跨区作业)针对性监管,并对无牌无证、牌证过期、带“病”作业、酒后作业等重大事故隐患坚决做到“零”容忍。截至目前,共办理简易程序处罚12件。
“整改”便民机制。对在现场立即整改消除有难度的反光贴、警示标志类事故隐患,探索创新“责令整改”与“帮助整改”相结合机制,通过执法专项经费适当购买和帮助整改的方式,既充分体现了执法便民的原则,又第一时间消除事故隐患。截至9月5日,发现并整改重大事故隐患10起。
“普法”多元机制。遵循“普法先行”原则,构建多元化的普法机制。办理农机注册登记告知下一次审验、续保和换证的有关事项,印发书面告知农机作业典型事故案例以及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利用执法检查和“小板凳服务队”、“执法人员结队子”、“安全法治顺口溜”、“预警提示”等广泛深入农机作业安全知识常识,营造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开展集中培训普法5场次,点对点普法125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