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遭遇险情,荣昌市民脑海中出现的不仅有“火焰蓝”,还有一支应急救援“守夜人”。
2020年5月,重庆市荣昌区濑溪河上发生一起意外落水溺亡事故,由于水下救援作业装备不足等原因,现场出动力量均打捞失败。就在这时,一支刚刚成立11天的救援队伍临危受命,成功完成了打捞任务。这支队伍就是隶属荣昌区应急管理局的荣昌区应急救援中队。
近年来,荣昌加快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力量体系,组建了荣昌区应急救援中队,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灾害事故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救援能力,在有效统筹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力量,着力防范应对各类灾害事故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打造出一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守夜人”队伍,荣昌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只有我们当好‘守夜人’,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睡安稳觉,这是我们特殊的职责、任务所决定的,辛苦但是也很光荣。”
荣昌区应急救援中队开展森林灭火演练。新华网发
编织应急管理“一张网”
这几年,在荣昌,应急救援“九龙治水”的尴尬渐渐少了。
“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单灾种’型应急管理体系,不同的部门管理不同类型的灾害和突发事件。”荣昌区应急救援中心主任张德逊介绍,例如民政部门负责自然灾害救灾,消防部门负责火灾事故救援,安监部门负责工矿企业的事故灾难救援,卫生部门负责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等。
张德逊表示,这种分类管理模式的优点是专业化和垂直性,适应了专业分工要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大量灾害事件呈现连锁性、衍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横向上涉及多个部门,纵向上涉及多个层级,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不行,靠一个部门临时牵头也不行。
应急救援向统一指挥、综合协调转变,箭在弦上。
2018年4月16日,整合11个部门13项职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
2019年,重庆提出加快构建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建设,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在此背景下,荣昌区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并于2020年4月成立了由30名专业队员组成的荣昌区应急救援中队。
然而组建应急管理局不是简单的改名字、换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脱胎换骨,不是“物理相加”,必须起“化学反应”。
机构的调整改革对城市应急救援能力带来的变化,荣昌区应急救援中队队员何道维很有发言权。
两年前,何道维还是一名消防员,如今他成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一员。“区别于消防队伍聚焦城市火灾救援,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划分更细。”何道维介绍,目前,荣昌区应急救援中队根据应对灾害类型划分了“安全生产、森林灭火、水旱灾害、 地震和地质灾害”4个应急救援分队。
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何道维看来,目前在荣昌,应急管理队伍和消防队伍互为补充,尽可能地补全了灾种的覆盖范围,同时变分散体系为集中体系,变低效资源为高效资源,增强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此基础上,荣昌还组建了镇街、基层社区队伍,与区级队伍构成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打通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
荣昌区应急救援中队进行水域救援任务。新华网发
打造一支“守夜人”队伍
然而应急救援框架搭建好后,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能训练出一支人民满意、符合专业化救援需求的队伍来吗?这曾是悬在大家心头的一个问号。
为此,荣昌“摸着石头过河”,编制了一本《重庆市荣昌区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教材》。
“没有训练教材我们就自己编。”荣昌区应急救援中队队长杨小彬介绍,目前,教材覆盖了入队训练、矿山救援(救护)、危化救援、工贸安全救援、森林消防救援、水上(水下)救援、地震和地灾救援等方方面面。”
随着制度体系的完善,在荣昌,一支为人民生活生产安全“守夜”的队伍逐渐成熟,这两年来,在应急抢险救援救灾、火灾扑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抗洪抢险、溺水打捞、重大活动安全保障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中队成立一年多执行溺水打捞任务9次,先后参与火灾扑救10余次,还处理突发应急事件10次、承担全区性重大活动应急保障23次。
“夏季防汛高峰期,中队便是抢险救灾的主力军。每当暴雨来临之前,中队便会巡查易发生泄洪异常地段,提前排除隐患,确保排洪正常。”杨小彬说,2020年7月,荣昌区强降大暴雨,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队队员昼夜不息、连续作战,持续三日奋战在洪涝灾害的抢险救援第一线。
一方面保障生活,一方面保障生产。
“我们会安排队员前往荣昌高新区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全流程培训。”杨小彬介绍,荣昌以风险隐患、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及应急处置措施为培训内容,通过专门培训、现场“手指口述”、应急演练等方式,对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持续开展教育培训,确保做到知风险、明职责、会操作、能应急。
如今,这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荣昌“守夜人”队伍屡获佳绩,在重庆市第一届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技能比武竞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六名、团体3000米负重越野第四名。
荣昌区应急管理智慧中心对城市安全进行实时监测。新华网 刘磊 摄
应急救援有了“智慧大脑”
前不久,荣昌区清升镇疑似出现火情,此时,位于荣昌城区的区应急局指挥中心同步发出预警信号,工作人员通过实时视频监控确认了系正常生产作业用火,排除了火情。
这样的“千里眼”在荣昌共有近1万个。
“近年来,荣昌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数据的聚通用,用大数据实现智慧应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荣昌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应急管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也是新时期应急管理领域的新任务。
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打破数据壁垒。
据悉,荣昌区应急管理指挥系统与当地公安、林业、气象等部门的“天眼系统”“森防系统”等19个系统互联互通,将灾情灾种信息显示在“一张图”上加以整合和统筹调度,越过了以往各个监测系统之间存在的“藩篱”,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效率。
荣昌区应急指挥中心是将这些信息汇总的“智慧大脑”。在这里,24小时实时监测、收集的数据被加以可视化处理,并被编织成网,实现了应急管理“网上采集、网上监测、图上分析、图上会商、图上调度”目标,为重大决策分析、应急指挥调度、协调保障现场救援处置、安全生产监管提供了重要平台。
同时,通过“一个中心、一张网、一套系统”,智慧应急网络能够实时感知城市安全运行态势和风险隐患,切实转变以前城市安全治理惯于事后应急的传统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全市城市安全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例如,在汛期洪水过境前,应急指挥中心会通过对灾情易发地进行预判,通知并对沿途经停车辆进行疏散,同时通过短信和覆盖村居的喇叭对市民和村民进行预警。”荣昌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科负责人蒋正伟说,智慧应急网络最大程度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张德逊介绍,荣昌应急管理局成立后,安全生产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仅2021年同比事故起数减少4起,减少36.4%,同比死亡人数减少5人,减少41.7%,截至2021年12月底,荣昌区已经连续139个月未发生较大及较大以上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同时,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明显提升,累计发布356万人次安全生产、地震、暴雨等天气预警及疫情防控、安全用电用气提示等内容,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实现监测预警、紧急响应、处置应对等全流程信息化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