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党建之窗 应急科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 媒体信息

[中国应急管理报] 学会科学驾驶姿势消除长途驾车疲劳

日期: 2019-03-11

春节过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自驾游是很多人都会选择的出游方式,长途驾车有时不可避免。但很多人在长途驾车时都会因坐姿不正确而感到疲惫不适,那么正确的坐姿是什么样的?长途驾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不少司机并不知道正确的驾驶坐姿。车辆座位前后不适,易造成踏板调节不正确、背部倾斜角度不合理,导致司机如同躺在床上,双脚使劲伸向踏板,而双手和肩膀向方向盘前挪,形成“香蕉”形。

这种姿势会使脊柱处于非自然状态弯曲,容易导致背部肌肉和椎间盘变形,压迫神经,引起腰痛、背痛。

那么,驾驶时应该采取什么坐姿呢?

正确驾驶坐姿的四个标准

1.头顶离车顶部的高度至少为一拳,以防止颠簸时头顶碰到车顶。

2.耳朵和头枕中央在一条水平线上,以保证被追尾时头枕可对头部起到支持作用。

3.在双肩紧贴座椅靠背的情况下,双手自然伸直后,腕部可正好放在方向盘上沿。

4.踩下任何一个踏板到底后,膝盖仍能弯曲而没有完全伸张。

此外,司机可以不时调整自己的坐姿,调整到让自己坐在座椅上比较舒适的状态,特别是椅背要抵住自己的腰部,使腰部肌肉得到支撑。

长途驾车时应该注意三点

1.连续行驶不要超过2小时,应每隔1个到2个小时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

在服务区休息时应多下车活动腰腿部。这样可让腰部肌肉得到放松,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效降低腰痛的发生率。

2.避免频繁急刹车。

在行车过程中急刹车,惯性及前冲力会使司机的身体向前急冲,此时颈椎和腰椎也会随之向前猛地屈曲,之后又弹回原位,长此以往便容易形成“摇摆伤”。

3.注意调节车内温度。

很多人习惯一上车就关窗开空调,近距离对着人体吹冷风的汽车空调会让人面部、手臂、大腿、小腿等局部血管、肌肉处于收缩状态,局部血流变少、流速减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