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党建之窗 应急科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7069L/2025-0020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民政、乡村振兴、救灾 [ 体裁分类 ] 防灾减灾
[ 发布机构 ] 市应急局
[ 成文日期 ] 2025-09-17 [ 发布日期 ] 2025-09-17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7069L/2025-0020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民政、乡村振兴、救灾
[ 体裁分类 ] 防灾减灾
[ 发布机构 ] 市应急局
[ 发布日期 ] 2025-09-17
[ 成文日期 ] 2025-09-17

重庆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25年上半年全市自然灾害情况的通报

重庆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2025上半年全市自然灾害情况的通报

为进一步提升灾情统计报送工作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充分发挥灾情信息在灾害防范预警、灾中救援处置、灾后恢复重建等全流程工作中的数据支撑作用2025年上半年全市自然灾害情况通报如下

一、灾情基本情况

16,我市自然灾害以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雹灾害为主地质灾害、地震灾害、低温冷冻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灾情呈现“五升两降”特征。

五升一是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3个区县44.4万人受灾,同比增加10.4万人、上升30.5%二是紧急避险转13241,同比增加7618人、上升135.4%;三是紧急转移安置6692人,同比增加3913人、上升140.8%四是农作物受灾面积28.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3.8千公顷),同比增加9.5公顷、上升50.1%五是直接经济损失6.3亿元,同比增加2.3亿元、上升57.8%

两降:一是无因灾死亡失踪人员,同比减少4二是倒损房屋8418间(其中倒塌86严重损坏711一般损坏7621间),同比下降16.3%

(一)灾情地域特征

1干旱灾害以渝东北为主。全市出现1次干旱灾害过程5·20”干旱灾害),导致城口、巫溪5个区县9.79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1072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3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0.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29万元。从区域分布看,渝东北三峡库区在干旱灾害中受灾人口、因旱需生活救助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总量的比例分别达95%72%99%99%

2洪涝、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渝东北、渝东南受灾人口、倒损房屋、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全市占比分别为80%78%76%93%(详见图2其中6·17”洪涝灾害灾情最重。洪涝、地质灾害造成彭水、黔江、石柱33个区县23.38万人受灾,无因灾死亡失踪人员,紧急转移安置642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98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2.01千公顷),倒损房屋3703间,直接经济损失46051万元

3风雹灾害以渝东北、渝东南为主受灾人口、倒损房屋、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全市占比分别为88%44%92%81%(详见图3其中“4·18”“6·11”风雹灾害最为严重。风雹灾害造成石柱、巫溪、巫山25个区县11.21万人受灾,无因灾死亡失踪人员,紧急转移安置26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2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0.89千公顷),倒损房屋4679间,直接经济损失11996万元。

4石柱县发生地震灾害1次(3·17”石柱地震),造成石柱县66人受灾,无因灾死亡失踪人员,倒损房屋36间,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

5全市发生4次森林火灾,造成南川、奉节、巫山3个区县受灾,无因灾死亡失踪人员,林地受灾面积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渝东北三峡库区森林火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总量的比例达94%

6低温冷冻灾害以渝东北、渝东南为主。全市发生1次低温冷冻灾害,即“1·9”低温冷冻灾害造成石柱、城口2个县63人受灾,无因灾死亡失踪人员,农作物受灾面积19.63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3万元。从区域分布看,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在低温冷冻灾害中的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总量的比例分别达100%100%100%

(二)灾情趋势特征

5全市上半年灾情趋势呈现“三降一升两波动”特征(详见图6)。

三降一升:受灾人口、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损房屋呈总体下降趋势,紧急转移避险人口呈波动上升趋势,与近年来预警响应精准化、灾害应对高效化、应急管理数字化等工作推进直接相关,反映出我市防灾减灾能力稳步提升。

两波动: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呈波动变化,主要因农作物等固定设施无法转移避险,叠加极端气候阶段性频发所致。

(三)灾情灾种特征

上半年,洪涝灾害、风雹灾害、干旱灾害是造成损失的主要灾种。按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统计,前三位灾种依次为洪涝灾害、风雹灾害、干旱灾害三种灾害导致的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总量的比例分别达99%99%;按农作物受灾面积统计,前三位灾种依次为洪涝灾害、干旱灾害、风雹灾害(三种灾害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全市总量的比例99%;按倒损房屋统计,前三位灾种依次为风雹灾害、洪涝灾害、地震灾害(三种灾害导致的倒损房屋数量占全市总量的比例100%)。

二、灾情原因分析

(一)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同比上升原因上半年气温偏高0.6℃,35℃以上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1倍,降水量偏少12%,气候条件导致今年干旱早发。2025年上半年干旱受灾人口9792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364公顷,而2024年同期为0。剔除干旱数据后,其余数据与去年基本持平,故干旱早发是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同比上升主因。

(二)紧急避险转移人员、紧急转移安置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上升原因。上半年14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较常年偏多4次,加之分段分级分类分层递进预警响应机制落实,转移或安置人员数量成倍增长。极端强降雨与高温干旱叠加,系转移人员、经济损失同比上升主因,6·18”暴雨中部分区域降水量破历史极值,造成损失3.59亿元,全市总量占比56.98%

(三)死亡失踪人口、倒损房屋数量同比下降原因。虽然极端天气偏多,受灾乡镇范围从680个增至723个,但提前转移高风险区人员,实现零死亡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工程设施,大幅提升了农村房屋抗风险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