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应急管理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032号提案的复函
唐代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补齐中小城镇应对极端暴雨预警防灾短板的建议》(第0032号)收悉。经与市住房城乡建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城市洪涝灾害防范应对事关城市安全运行,更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城市看海”现象时有发生,极端降雨和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低是主要原因,我市从责任落实、内涝点整治、预警管理体系建设、应急能力提升等方面着手,努力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一、强化防汛救灾责任落实,提升灾害防范意识
2020年,我市出台《重庆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对防汛抗旱工作组织指挥体系进行了明确,依托市、区县两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筹水利及相关行业部门开展防汛抗旱工作。2021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意见》(渝府办发〔2021〕122号),进一步明确了我市防汛救灾工作8个方面23条措施,重点强调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防汛救灾责任要求:一是强化政府属地责任。市、区县、乡镇(街道)要落实防汛救灾属地责任。严格落实党政领导汛期双值班、24小时在岗值守等制度,完善市领导包区县、区县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村(居)民小组的“四重分片包干责任制”。二是强化职能部门属事责任。进一步厘清防汛救灾部门职责, 应急管理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水利、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气象等部门发挥专业优势,推进“防抗救”前后衔接,形成合力。三是强化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各企事业单位完善本单位防汛救灾工作制度,切实做到单位责任人职责、宣传教育、风险研判、安全巡查、隐患整改、防汛预案、预案演练、物资设备、队伍建设、 先期处置“十到位”。在此基础上,就严格防洪标准,提升预警预报能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救灾物资保障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各方面工作明确了措施和要求。
二、加强城市内涝点整治,提升排水防涝能力
机构改革以来,市住房城乡建委作为城市内涝防治主责部门,积极探索城市内涝防治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确保城市安全。一是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联合印发《重庆市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渝建排水〔2021〕20号),从加大易涝积水点排查整治力度,扎实推进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强化排水防涝设施日常维护管理,提升城市内涝防治工作管理水平等4个方面提出了实施防洪提升工程等11项重点任务,明确各区县政府是城市内涝治理的责任主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执法管理,科学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二是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印发《重庆市中心城区易涝点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渝建排水〔2020〕44号),开展中心城区易涝点整治专项行动,完成108处易涝点整治,建立分级动态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实施分批分时序整治。三是指导各区县开展全面汛前排查。以现有易涝点和城市敏感区为重点,对下凹式立交桥、下穿道、地下构筑物、地铁站出入口、低洼地带的棚户区和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开展隐患排查整改,进一步梳理出风险点309个,建立风险台账并落实好整改措施。截至目前,中心城区累计完成水篦子疏浚28万余个,改造源头雨污混错接2194个,查处违规违法排水行为307例。
三、推进预警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气象部门接连5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但各级各有关部门却是一般化应对,暴露出预警信息内容针对性不足、发布机构权威性不足、信息传播时效性不足等突出问题。早在2020年,市减灾办就会同市级15个灾害敏感行业部门,针对暴雨、高温等11类预警,细化明确了行业部门的预警发布及响应规范,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预警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渝减委〔2020〕7号,简称“7号文件”),为解决预警管理“三个不足”指明了方向。按照“2020年明确思路、2021年开展试点、2022年全面推进”的“三步走”计划,2021年9月以来,开州区作为试点地区,在“7号文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预警响应措施,按照“一行业一措施”、“一乡镇一方案”工作要求,全区14个行业部门和40个乡镇(街道)结合行业、辖区实际,梳理自然灾害预警敏感类型和承灾能力,明确信息发布对象和发布渠道,细化分级分类预警响应措施,制定相应的具有权威性、专业性、有明确指令的预警响应信息,完成了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及响应规范编制。同时,市预警中心对原有发布平台进行扩能升级,实现各行业、镇街预警信息发布阈值匹配自动化、多级同步智能化。在开州区试点基础上,我市将于5月召开预警管理工作实训推进会,推进全市预警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此外,市减灾办协调住建部门与公安交巡警部门开展合作,积极探索低洼内涝监测点监测信息与交通信号的实时联动,通过交通信号灯开展交通管控,确保极端情况下高危路段交通及时“熔断”,提升监测预警的实效。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沙坪坝区开展试点。
四、抓住灾害应对关键环节,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暴雨灾害防范应对过程中,强化“1委4指”统筹协调,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提升应急管理部门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协调和抢险救援能力,强化规划自然资源、水利、林业、气象、地震、交通、住建、文化旅游等行业部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责任。一是落实会商研判制度。按照我市“1+7+N”(“1”即年度趋势分析;“7”即7个重要时段趋势分析,包括3-4月汛前雨水旱情趋势分析,汛期趋势分析,6月、7月、8月月度趋势分析,9-10月秋汛秋旱趋势分析,以及11月至次年2月的冬季趋势分析;“N”即根据灾害性天气过程或重大节点、活动开展的临灾会商)会商研判制度,年度和7个重要阶段的趋势分析,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整体部署提供依据、奠定基础;每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组织的临灾会商,则注重具体应对策略和措施安排。“1委4指”办公室强化和相关行业部门的协作,统筹开展好各时段趋势分析,提前做好工作部署和应对准备;同时,依托气象部门的预警预报,抓实临灾会商,部署应对工作。二是细化应急处置措施。2021年8月,在汲取我市及其他各省市应对极端暴雨灾害经验教训基础上,按照未雨绸缪、超前防范、有力应对的思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印发《重庆市应对极端暴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渝汛办〔2021〕34号),针对极端暴雨灾害,从监测预警、动员部署、干部靠前、排查整治、前置力量、紧急管控、组织避险、抢险救援、群众安置、信息舆论、善后恢复、总结报告等12个环节细化响应处置措施。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响应。气象、水利、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应急、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发布信息,确保预警及时、人员到位、设备靠前、处置有力、信息高效。2021年,全市经历了多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累计出动排水防涝抢险车辆600余辆次、抢险人员6300余人次,及时排除易涝积水点,恢复交通,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四是务实开展宣传演练。组织开展防汛抗旱业务大培训,提升基层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复盘典型洪旱灾害,组织开展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大演练,提升干部防汛救援处置能力和群众防汛避灾能力。强化科普宣教,通过制作播放典型案例宣教片、编制应知应会手册等方式,推动防汛抗旱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市民主动避险意识和能力。
五、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深刻吸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做好查漏补缺改进工作。
一是开展警示教育,强化风险意识。围绕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结合我市历史典型洪旱灾害案例,深入开展大讨论大反思大整改。分级分行业举办专题讲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风险意识。
二是完善责任体系,推动履职尽责。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防汛救灾责任。水利、住建、城市管理、交通等部门按职责落实水旱灾害预防治理主体责任,应急部门履行统筹协调和抢险救援责任;水库水电站、防洪风险点、城市易涝点全面落实防汛救灾政府行政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管护责任人“三个责任人”责任;压实企事业单位一线职工岗位责任,细化责任清单、风险清单和操作卡、应急卡“两单两卡”。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弱项。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库,整治一批防洪风险点和病险水库、城镇易涝点,提升一批气象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设施。
四是加强河道管理,确保行洪安全。严格按照防洪标准,划定河道管理范围。水利部门要运用好山洪灾害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为群众转移避险争取时间。
五是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应急能力。在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发生时,果断实行停工、停学、停业、停运、停航措施。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应急处置卡,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演练。强化与四川、贵州等邻近省份的联动协作。
六是强化统一指挥,全力抢险救灾。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统筹协调、统分结合工作机制,执行党政领导“双值班”制度,严格落实“四级分片包干责任制”、层层“叫应”机制。
此复函已经冉进红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5月12日
联 系 人:龙治平
联系电话:63086251、17783880656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