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全面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各项工作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
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现场
4月11日,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传达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情况,分析2025年全市防汛抗旱趋势形势。副市长姜国杰出席会议,他强调面对防汛抗旱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紧扣自然灾害防治“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和“坚决杜绝群死群伤责任事件”目标,做好“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准备,确保全市平稳度汛。
会议指出,2024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功抗御长江、嘉陵江4次编号洪水,有效应对23次强降水(汛期18次)、88次超警以上洪水,经受住了“2008年以来最强特大暴雨、历史最长持续42天特重高温”考验,避险转移安置人口同比上升12%,因灾亡人同比下降44%,连续6年未溃一堤一坝,未发生群死群伤事件,实现“大汛大旱无大灾”。
会议强调,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安危冷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对当前水旱灾害的严峻复杂形势保持清醒认识。据预测,汛期5—9月,我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气温偏高、降水北多南少,总体将呈现“洪旱交替并存、极端灾害风险突出”的复杂严峻态势。要将极端暴雨、超标准洪水、突发山洪、高温干旱等极可能的多灾种并发,作为防御的重中之重。
会议要求,针对风险隐患查不出、问题整改不彻底、督导检查不到位问题,要严格落实“四级排查机制”,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清理排查;要发挥部门专业优势,深入开展行业部门专业排查;要运用好人防+技防手段,扎实开展风险隐患闭环整治;要及时开展复盘推演,增强洪涝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针对临灾应对预报不精准、调度不顺畅、转移不及时问题,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进风险研判模型算法和技术,提高预报水平;要发挥集群优势,统筹上下游防洪、供水、发电等需求,畅通联调联动;要落实自然灾害“44NN”分段分级分类分层预警响应机制,根据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情况,坚决果断采取刚性措施。针对基层一线没人防、防不住、联不通的问题,要聚焦“规、建、管”环节,综合治理项目要建成发挥作用,在建水利工程要开展汛前检查,易涝点整治要打表推进,全面强化防洪能力规划管控;各区县要广泛开展风险识别、应急处置等业务知识教育培训,在汛前集中开展防汛抗旱综合演练,推广“十户联防”等经验做法,提升群防群治实效;要加快布局应急设施设备,开展应急装备配装和实操培训,确保应急保障要到位。针对今年旱涝并重的形势,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双线作战”意识,抓好防汛、抗旱的统筹;水利部门要强化流域统一调度,科学实施水库预泄腾容与蓄水保供;规资部门加密跟进地质监测和地下水系摸底,严防因水、因旱次生的灾害;农业部门要加强墒情监测预警,全面完善、检修排涝灌溉设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粮食安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进入严阵以待的战汛状态,抓住“关键少数”,压实包保责任,强化数字赋能,加强应急值守,抓实抗旱工作,迅速地紧张起来、行动起来、忙碌起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会上,市应急管理局通报了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成果和2025年防汛抗旱重点工作,重庆气象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潼南区、垫江县围绕防汛抗旱重点工作作了交流发言。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建明主持会议并通报相关情况。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市防办主任、市防指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市应急管理局有关局领导、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部分中央在渝和市属重点企业分管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在市级分会场参加会议;各区县比照主会场组织相关人员在区县分会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