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7069L/2023-00172 [ 发文字号 ] 渝减办〔2023〕5号
[ 主题分类 ] 民政、乡村振兴、救灾 [ 体裁分类 ] 统计分析
[ 发布机构 ] 市应急局
[ 成文日期 ] 2023-03-02 [ 发布日期 ] 2023-03-02

2022年全市自然灾害情况通报

重庆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2022年全市自然灾害情况的通报

各区县(自治县)减灾委员会,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减灾委员会,市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现将2022年我市自然灾害情况通报如下

一、气候特点

2022年,我市平均气温、高温天数、高温强度、降雨量(少)等多项指标创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同期极值。

(一)气温显著偏高。

2022年我市气温显著偏高,屡创记录。我市78月高温天气呈现四个之最特征。一是平均气温最高平均气温31.3℃,较常年27.7℃显著偏高3.6℃,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高。二是平均降水最少平均降水量105.2毫米,较常年同期(303.0毫米)显著偏少近7成,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少。三是高温时间最长35℃40℃以上高温日数分别为45.4天、15.8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多。四是高温强度最强,全市16个区县最高气温创当地历史极值。

(二)降水明显偏少

极端性强降雨过程频繁2022市平均降雨量840毫米,较常年同期(947.4毫米)偏少1成,较去年同期(1133.6毫米)偏少3成。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条大江大河来水较多年同期偏少2—3成,中小河流来水较多年同期普遍偏少2—6

二、灾情概况

2022我市先后发生洪涝、风雹、干旱、地质等各类自然灾害77以干旱、洪涝、地质灾害为主,风雹、雪灾、森林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总体灾害损失较常年偏重,灾害发生频率高。造成开州、万州、忠县等39个区县372.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1人,紧急转移安置0.68万人,紧急生活救助1.3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6.94万公顷(其中绝收7.11万公顷);倒损房屋1.95万间(其中倒塌0.07万间、严重损坏0.24万间、一般损坏1.6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8.44亿元。

三、灾害特点

(一)灾害损失呈“两升三降”。

对比2021年同期数据和前五年均值情况,2022年全市自然灾害总体呈现“两升三降”特点:是受灾人口上升全市发生各类自然灾害致372.3万人受灾,同比上升149.2%较前五年均值上升69.2%是直接经济损失上升灾害导致农业渔业、居民住房、城乡商户、基础设施等均有损失,直接经济损失48.44亿元,同比上升18.1%,较前五年均值下降7.4%是灾害总起数下降。全年总灾害77起,同比下降11.5%,较前五年均值上升13.6%转移安置人数下降全市紧急转移安置0.68万次,同比下降67.15%,较前五年均值下降91.1%是倒损房屋下降全市倒损房屋1.95万间,同比下降60%,较前五年均值下降65.4%

受灾范围点多面广。

全市自然灾害受灾范围广39个区县均不同程度受灾,仅渝中区、两江新区等2个区县未受灾,重灾区域较为集中从受灾总人数看,开州区万州区忠县綦江区巫山县武隆区彭水县永川区巫溪县涪陵区等地较多;从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总数看,开州区万州区城口县云阳县涪陵区巫山县北碚区綦江区石柱县忠县等地较多;从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看,彭水县石柱县开州区巫山县万州区綦江区丰都县云阳县长寿区武隆区等地较多;从农作物受灾面积来看,江津区、石柱县、忠县、永川区、开州区、万州区、合川区、云阳县、巫溪县、巫山县等地较大;从农作物绝收面积看,万州区、开州区、江津区、永川区、忠县、长寿区、石柱县、武隆区、合川区、丰都县等地较大;从直接经济损失看,忠县石柱万州区綦江区江津区长寿区云阳县开州区武隆区丰都县等地较重;从倒损房屋总数看,綦江区铜梁区南川区永川区酉阳县丰都县涪陵区巫山县武隆区忠县等地较多。

(三)死亡失踪人数明显下降。

2022年,全市因灾死亡失踪11其中:巫溪5人、武隆2江津、秀山、酉阳、石柱1),同比下降42.1%,近10年全市死亡失踪人数呈下降态势死亡人数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

从致死的灾种看短时集中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致死9人、洪涝灾害致死1森林火灾致死1从致死原因看主要是房屋倒塌掩埋、滑坡掩埋、洪涝及森林火灾等。其中,滑坡掩埋8人(占73%房屋倒塌掩埋1人(占9%洪水冲走1人(占9%森林火灾1人(占9%从受灾时段看11人死亡失踪分别发生在3月(22人)、5月(11人)64起、8死者年龄结构偏大,最小年龄为48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死亡年龄63岁。具体死亡原因既有灾区县极端降雨量大、地形地貌复杂部分区县没有把乡镇村社的一线责任压细压实到位、宣传教育不深不细、隐患排查不到位以及基层抗灾设防水平低等客观原因,也有群众在面对极端天气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出现麻痹思想、侥幸心理,防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经验不足等主观原因

四、灾种情况

2022年我市发生各类自然灾害77,其中,森林草原火灾32洪涝灾害21起、地质灾害10起、风雹灾害7起、雪灾3起、干旱灾害2起,低温冷冻灾害和地震灾害各1

(一)干旱灾害。

干旱灾情特别突出,影响广泛2022市发生2次干旱灾害极端高温干旱对我市相关地区农业生产、人畜饮水、电力供应、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万州、涪陵、忠县等39297.75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117.3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32.2公顷,其中绝收66.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9.63亿元。

2021年相比,干旱灾害受灾人数、因旱需生活救助以及造成的农作物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53167倍、105248。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干旱灾害受灾人数、因旱需生活救助以及造成的农作物受灾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9倍、12倍、15倍和23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较轻市发生洪涝灾21起,造成36个区县52.76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紧急转移安置0.63人,紧急避险转移1.4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7公顷(其中绝收3.9千公顷;倒损房屋7765间(其中倒塌622间、严重损坏1382,一般损坏5761直接经济损失5.6亿元。

2021年相比,洪涝灾害造成的受灾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损房屋间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58%68%80%38%80%。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洪涝灾害造成的受灾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67%92%95%41%88%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影响下降。2022年,市累计发生地质灾险163起,同比下降66.25%因灾死亡9人,同比下降35.7%;提前安全转移18800人,紧急撤离受威胁群众1680人,同比上升207.60%;避险搬迁受威胁群众10106人,同比增加62.45%

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渝东北地区,以滑坡、崩塌为主,共发生滑坡、崩塌灾险情131起,占比80.86%,其他为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险情145起,占比88.96%;以降雨诱发的小型突发地质灾害为主全市发生地质灾害造成372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35人,因灾死亡9人,倒房屋44间,直接经济损失1829元。

2021年相比,地质灾害造成的受灾人数、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倒损房屋数量分别下降85%36%94%56%,直接经济损失上升51%。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灾人数、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倒损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93%26%97%90%53%

(四)风雹灾害

风雹灾害影响面广。全市发生风雹灾害7起,造成32个区县18.28万人受灾,无人员死亡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0.93公顷;倒损房屋1.1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2亿元。

2021年相比,风雹害造成的受灾人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倒塌房屋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169%272%591%128%。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风雹害造成的受灾人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下降21%27%倒损房屋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443%8%

(五)低温冷冻和雪灾

低温冷冻和雪灾呈现低温极端性显著、雨雪偏弱等特点,给农业生产特别是抗冻能力较弱的经济作物带来较重损失。全市发生低温冷冻和雪灾4起,造成9个区县3.48万人受灾,无人员死亡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858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896万元。

2021年相比,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的受灾人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下降11%37%直接经济损失上升8%。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的受灾人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下降2%41%直接经济损失上升43%

(六)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风险加大。市发生地震灾害1起,导致荣昌区173人受灾,无人员死亡失踪;倒损房屋,直接经济损失32.8万元。

2021年相比,地震害造成的受灾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73%98%。与近5年均值相比,地震害造成的受灾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93%97%

)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全2022先后发生森林火灾32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18起,较大火灾14起;受害森林面积3023.5因灾死亡1无重大设施损失。2006(2017年至2021年我市共发生8起森林火灾仅与2006年具有可比性)同期比,2022全市森林火灾总起数减少78起,受害森林面积减少8969亩,森林火灾起数、受害面积同比分别下降70%75%

五、应对措施

(一)有效夯实基础工作。

修编市、区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长江、嘉陵江、乌江编号洪水应对处置方案,制作高温抗旱应急卡出台重庆市应急队伍统一调度办法,制定抗长旱保供水12条硬措施”和应急物资紧急调运预案组织开展战汛—2022防汛抗旱系列演练。新(扩)建森林防火标准化检查站100座,推进重庆万州森林航空护林站项目和酉阳、秀山森林火灾应急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发放宣传资料100万余份,推送短信800万余条,有效提升市民森林草原防火意识。研究出台《重庆市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指导意见》渝北、黔江和荣昌3个抗震加固试点区的24个乡镇(街道)、10个领域设施项目实施加固改。督促全市41个区县建立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年度预算和资金预拨制度,预算年度资金近1亿元,建立市级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年度预算制度,预算年度救灾资金6000万元。完成600万元市级救灾物资采购,在四个市级分库预储市级救灾物资9.24万件(套),在35个区县前置救灾物资7.84万件(套),建设“中央—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推进川渝救灾物资保障联动机制建设。补充2.1万床棉被、1.3万件棉大衣、1000顶单帐篷入库上架,前置物资装备62万件(套)

(二)扎实开展灾情管理

拟制《关于加强全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健全完善灾害信息员岗位职责、信息报告、业务培训、考核奖惩等制度。建立2万余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基本保证全市每个村(社区)有1名以上灾害信息员召开灾情联席会3次,累计向应急部初报灾57次、续报灾情282次、核报灾情57次,审核区县灾情374条,向市委、市政府上报《灾情专报》57期,发布《全市自然灾害情况通报》10期,做到统一口径、统一管理、统一发布组织开展全市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2。灾情管理工作纳入对区县年度考核范围灾情通报、灾情会商制度等形成常态,灾情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统筹开展应急救灾。

启动防汛应急市级响应6次,启动防汛应急区县响应76次,提前转移避险1.4万人。持续市级抗旱级应急响应20天、市级抗旱级应急响应46天,投入资金12.48亿元。启动全市地质灾害Ⅲ级、Ⅳ级应急响应各1次,指导区县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46次。派出市级工作组15个、专家100余人次、救援队伍538人次、装备162台次,指导服务区县地质灾害工作。全年成功处置地质灾害20起,现场处置武隆区5·28滑坡,紧急避险撤离358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指导处置巫溪县6·23滑坡抢险救援,精准搜寻罹难群众2名,未发生次生灾害。全市累计送水6.4万车次解决71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四)及时开展灾后救助。

市减灾办先后3次启动市级级救应急响应,1次启动市级级救应急响应。积极争取中央旱灾救灾资金6800万元,确保全市290多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累计紧急调拨应急物资28万余件,及时安排下拨市级救灾应急资金2498万元,支持灾区第一时间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争取中央冬春救助资金1.7亿元,103.7万人实施冬春救助,发放冬棉被19950床、棉大衣8550。区县共出动各类救援力量105万余人,区县启动应急救助响应31次,区县级财政安排救灾资金1.31亿。

六、工作建议

(一)找准问题短板,及时有效补链强链”。

2022年,虽然全市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灾后救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工作中也还存在四个薄弱环节,一是灾情管理精准性需进一步提升,二是资金使用管理精细化需进一步强化,三是物资储备精确性需进一步加强,四是救灾主体责任需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对号入座,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围绕确保受灾群众五有的总体目标和有机构、有人员、有条件、有能力、有规则五有标准,聚焦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救助等三大关键环节,着眼资金预算、物资储备、队伍建设、灾情管理、应急救助、救灾捐赠、冬春救助、倒房重建、款物监管等项重点任务,下功夫减少因灾死亡人数,下大力气补短板、锻长板、挖潜力、拓空间,为实现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目标、统筹推进新时代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迎接崭新挑战,加快开拓格局

     2023年是对标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开局之年,也是后疫情时代力争经济发展开门红的关键之年,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应对照问题清单和风险隐患,扎实做好除险清患工作,在抓好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安全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扛起新使命、书写新担当、作出新贡献。渝北区、璧山区、万州区、黔江区、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铜梁区等实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区县要先行一步、走在前列、作示范,加强成渝地区救援协调联动,实施防灾减灾基础建设行动,强化与周边区域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处置联动,形成自然灾害信息互享、监测预警协作、应急物资互助、应急队伍协同的跨区域应急联动新格局。

)落实应对措施,有效防范自然灾害

为做好2023年全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市减灾办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和有关领域专家,对全市自然灾害趋势进行了会商研判,认为2023年我市降水偏多、洪涝偏重、高温偏多,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全市趋势分析研判成果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找准切入点、发力点,认真组织开展趋势研判分析,把握形势,做好谋划,抓好相关工作落实,为实现年度工作目标奠定基础。要强化底线思维,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防御机制,实化应对准备,推进能力建设,细化过程管理,筑牢救灾防线,有效防范各类自然灾害,为高效有序应对我市重特大自然灾害提供更加坚实更加精准更有温度更有质量的保障。

                                 重庆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331


附件下载:

重庆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22年全市自然灾害情况的通报.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博
抖音号
安全生产举报